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开馆运行一年多来产生了较广泛的社会影响,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也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近来,该馆在正规化建设方面又获得两项新成果:一是得到省文物局的正式批复,二是农博馆标识被国家出版局注册登记。
省文物局2014 年
8月
4日
印发豫文物博〔2014〕64号文件,同意许昌学院设立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并提出了“依法科学规范办馆,不断加强管理、充实馆藏、提升展览水平,有效发挥社会教育和文化服务功能”的要求。文件同时抄送省教育厅备案。
2014
年9月17日
,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申请上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出版局的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标识注册登记的文案得到批准,登记号为:“国作登字—2014—F—
00150883”
(作品样本见附图)。标识内涵为: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标识创意源于“后母戊大方鼎”。该鼎是商王为祭祀母亲戊而制作,出土于河南安阳,是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享有“鼎立中原”“镇国之宝”之美誉。由此鼎创意而成的标识最具中原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意义。图案中两个变形篆书“人”字呈虔诚祭拜状,表示对华夏祖先的崇敬与缅怀;以两个“人”字为主要设计元素紧密结合构成大鼎,蕴含了“以人为本”、“忠国孝亲”、“家庭和谐”、“崇德重义”等中华民族传统理念;中间为麦穗,上方“鼎耳”为炊烟,显示“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基”的农耕文化精髓。
这两项成果标志着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在正规化博物馆建设的道路上不断迈出新步伐,同时也为农博馆持续抓好深化建设注入了新动力。我校创建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不仅体现了可贵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而且也符合我校深入推进转型发展,强化社会服务功能,努力建设高水平应用型科技大学的发展要求。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整合校内外有关资源,形成强大合力,在“一体两翼”的涉农研究方向上持续努力,不断取得新成果。